「經過4個月的飼養期,『蘭花蟹』最大公蟹全甲長12.8厘米,全甲高6.7厘米,重量230克,平均重量在175克以上,估計畝產達60千克,具有示範推行作用。」日前,象山縣漁業局安排的「遠海梭子蟹新品種引入與工廠化人工育苗技能研究」項目檢驗會上,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,「蘭花蟹」在寧波海水飼養塘試養成功,這是繼國內遠海梭子蟹的工廠化人工苗種繁育技能打破後,海水蟹飼養領域完成的又一次重大打破。
遠海梭子蟹,因公蟹甲殼呈藍色伴有花白雲紋,俗稱「蘭花蟹」。它為暖水性蟹類,生活在較深的沙質或泥沙水域,主要靠天然捕撈,人工飼養極少。在我國主要散布於福建、 臺灣、 廣東、 廣西及海南島等沿海地區。這次寧波成功完成了「蘭花蟹」人工飼養,預示著浙江海水蟹飼養行業又添新品種,市民餐桌上又多了一份「鮮味」。
檢驗會上,由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申屠基康、浙江萬裏學院教授焦海峰等組成的專家組,來到「蘭花蟹」試養基地寧海天葵家庭農場,經實地勘查、臺賬審理、聽取匯報、質詢討論後,一致贊同符合項目申報預期,贊同經過檢驗。
據了解,寧波大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報接受的「遠海梭子蟹新品種引入與工廠化人工育苗技能研究」項目,得到了縣漁業、財政、科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,由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專家提供技能支撐。大勝生物是縣供銷聯社引入的科技創新型水產企業。本年6月份,該公司試驗的「蘭花蟹」工廠化人工育苗技能獲得成功。
在「蘭花蟹」4個多月試養期間,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助理研究員、博士後任誌明作為技能專家,每半個月下沈基地一次,檢測飼養塘水質、水溫、鹽度,檢查幼蟹成長、病害等狀況,並就水質控製、餌料投餵、病害防治給予針對性輔導。
「象山飼養梭子蟹有二三十年了,咱們現在技能開發和推行的『蘭花蟹』,現在表現看,在寧波區域具有天然的抗病性,育苗和飼養階段的成活率比梭子蟹更高,現已挨近或者是逾越了梭子蟹的飼養密度和飼養產量。」任誌明說,寧波「蘭花蟹」種苗繁育技能已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,下步將持續經過技能研製,完成育苗、飼養及其他配套技能的全面進步。
「30萬尾仔蟹,成活率達到5%以上,比梭子蟹表現還好。」已有30多年的飼養螃蟹經驗的詹天葵,本年初次嘗試就獲得開始成功,已有好幾位客商前來調查洽談。他對成長快、發病少、生機強的「蘭花蟹」信心十足。「我下一年飼養面積要增加到100畝。」老詹說。
|